新戰爭的來臨
來自 MO's notebook 3 to 4 martinoei 黃世澤 著
「如果有人認為只要佔據了報紙專欄,或成為了主流媒體所謂的名嘴就可以主導民意,看來這些人並不知道時代正在轉變。
主流傳媒在短期內仍然會擁有一定影響力,但當金融海嘯下,以及年青人愈來愈將娛樂與互聯網結合,具備多媒體和快速反應能力的網絡博客,會逐漸取代所謂名嘴 和評論作家。如果主流媒體主管仍然認為他們不理民意,硬要公眾吸收一些不知所謂的內容就可以主宰香港的意見市場的話,很快他們便要付出代價。」
上述這段,是2009年6月2日,小弟在《信報》專欄所分析。今天王慧麟在《經濟日報》的分析,是更切入重心,根本問題是香港傳媒自毀長城:
「問題是,傳媒與民意,最近十年來,好像出現了鴻溝。早前,有激進的觀眾批評電視台新聞「事旦」,以CCTVB來形容電視台新聞,大家都不以為然。然而, 傳媒高層心底裏也明白,印刷媒體的銷量不斷下滑,讀者不斷流失、收入下降,好多都很着急如何找回讀者。另一邊廂,除了極少數仍堅持客觀持平方針,其他的往 往成為某一種政治取向的代言人。
本文不是探討為甚麼讀者流失的問題,而是要反映一個現實:市民覺得現在的媒體報道偏頗得太過分,於是以「不買」來反映立場。結果,執政集團以借傳媒來「轉動」民意的方法,客觀效果愈來愈低,因為好多傳媒已經不能做到反映社會意見的角色。」
而李學斌的文章,就清晰指出現時當權的二、三代香港何等自閉
「香港號稱是世界數一數二普及上網的社會,然而翻閱調查機構Nielsen的報告,卻會發現,自千禧年以來,香港上網人口普及度,一直保持在7成左右。這 意味着近年網絡面貌變化雖大,影響卻只觸及經已上網的人。3成沒有上網的市民,跟其餘7成網民,距離愈拉愈遠,彼此之間的共同話題,仍綁在傳統媒體的框架 以內。
facebook至今已有200萬個香港用戶,可謂滲透度最高的新媒體。幾乎所有在學人口都已被拉入facebook,再大十歲的青壯年勞動人口,也有7 成人纏綿於此社群內。可憐我們社會那些45歲以上的「話事人」,只有6%登記了facebook帳號,難怪他們對於網絡文化多不了解,總是嗤之以鼻。」
舊戰場被一班自以為是的中亂辦和土共膠人毀掉,新戰場又未能及時影響政府施政,這正是現時最混亂的地方。做spin doctor的,連那裡著力都未搞清楚。所以簡單而言,混戰一場,實在在所難免,而淫審諮詢再戰,肯定打到亂七八糟,不知所謂。
後話:今天《經濟日報》簡直功力比試場,王慧麟博士、李學斌和黃永三人文章一齊排出,同樣是前政務官,王慧麟博士的功力遠高於黃永幾級,理論功架太低的請 再讀書,恕我批評刻薄,《差不多先生傳》那篇文章,留給黃永本人自己慢慢研讀吧。李學斌本身工程和文史功力俱全,小弟認識李學斌多年,相信這裡不少讀者根 本是李學斌主理的香港地BBS站友,他有料一向皆知,看來在主流傳媒不會只有黃世澤一人工程與政治文史兼重,香港兩者皆能的人是太少了,多幾個也不怕。
反正Leona會看這裡,查實有另一人,文史工程兼備的高手她應該考慮,當然那人不是我,但她應估到我提那傢伙是誰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